“在這個特殊時期,我們以這種方式跟大家見面。古人講見字如面,今天我們是見面如面,看到大家感到非常親切。”3月10日上午,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對著面前的大屏幕和攝像機說道,而以往他對面的觀眾是身在現場的記者。
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生態環境部10日召開了一次特殊的新聞發布會,不僅首次采用視頻會議的形式,司局級官員出席的數量也是有例行發布制度以來最多的一次。
發布會上,生態環境部各業務司負責人介紹疫情期間的環保工作情況。其中,關于建立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的內容被詳細解讀,其直接關系到接下來的企業復工復產。依據這兩個清單,部分企業可以豁免環評審批,也可免去或減少現場環境執法檢查。從中可以觀察到生態環境部優化執法方式、推動分類管理的積極探索。
首場視頻會議 最多司局級官員出席
這是一場特殊的新聞發布會。受疫情影響,生態環境部的2月例行發布會延遲到3月召開,而且一改往日的開會方式,首次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。
發布會前一個小時,記者們便早早“來”到了會場,開始逐一測試聲音與畫面,確保視頻會議能順利進行。
在出席人員方面,這場發布會也有些特殊。有五位司局級官員出席,分別是生態環境部宣教司司長、新聞發言人劉友賓,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,綜合司司長徐必久,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,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。這是生態環境部建立例行發布制度以來,出席司局級官員最多的一次。
武漢連續一周多實現醫廢“日產日清”
發布會上,生態環境部各業務司負責人介紹了疫情中的環保工作。在這些工作中,醫療廢物和醫療廢水尤為關鍵,它們能否安全處置關系到新冠肺炎狙擊戰的成敗。生態環境部應急辦主任趙群英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,目前全國醫療廢物做到“日產日清”,醫療污水處理總體平穩。
據介紹,截至目前,湖北省的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增加了2.7倍,武漢市增加了4.3倍,武漢市醫廢處置能力已由疫情前的50噸/天增加到263.8噸/天。從3月2日開始,武漢已經連續一周多實現醫療廢物“日產日清”,此前暫存的190噸醫廢也已于3月6日處置完畢。
從全國來看,醫療廢物日處置能力提高了23%。目前全國平均運行負荷保持50%左右,也能夠做到“日產日清”。
但趙群英也提到,全國醫療廢物運行負荷上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況。“有的地方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持續超負荷運行,全國最多時達到了22個,還有28個接近滿負荷運行。”他稱,另外還有個別的地市沒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,醫療廢物都是靠周邊地市協同處置。
他表示,到2020年底,全國每個地級市都要至少建一個規范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。到2022年6月底,全國每個縣都要建成從收集、轉運到處置的完整體系。
在醫療污水處理方面,趙群英表示情況總體平穩。
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
發布會還提及了疫情發生以來(2020年1月20日至3月7日)的環境監測情況。數據顯示,全國城市空氣、地表水環境質量以及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均未受到疫情防控影響。
趙群英介紹,疫情期間,全國空氣質量總體較去年同期好轉。337個地級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.5%,同比上升了11.4%;PM2.5平均濃度為45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了19.6%。
此外,地表水水質也有所進步,I-Ⅲ類水質比例為86.1%,同比上升8.5個百分點;Ⅳ、Ⅴ類同比下降5.1個百分點;劣Ⅴ類同比下降3.4個百分點。
在飲用水源地水質方面,生態環境部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水質安全的情況。
值得關注的是,趙群英特別介紹,疫情期間,飲用水源地在常規監測指標的基礎上,還增加余氯、生物毒性兩項疫情特征指標。南都記者了解到,增加這兩項指標主要是為了監測消毒水對水質的影響情況。
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表示,從今年1-2月份環境質量狀況來看,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改善的態勢,有向好的一面。但與此同時部分地區PM2.5濃度出現反彈,臭氧的濃度有較大幅度上升。生態環境部將集中力量打贏藍天保衛戰、碧水和凈土保衛戰,確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。
“執法的目的不是關多少廠,罰多少款”
據悉,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實施《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》,其中關于建立“兩個清單”,即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的內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,尤其是直接關系到企業復工復產。從“兩個清單”中,可以觀察到生態環境部優化執法方式、推動分類管理的積極探索。
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將為企業帶來哪些影響?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介紹,實施該清單后,將有一批企業豁免填寫環評登記表。“這類項目都是涉及民生的中小微服務型企業,實行豁免有利于推動復工復產。”他表示,該制度還可以與新近實施的排污許可登記表管理銜接,從而通過排污許可實現事中事后監管。
對于監督執法正面清單,生態環境部生態執法局局長曹立平在回應南都記者提問時表示,依據該清單將對環境信用良好企業減少現場執法檢查。對生產口罩、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企業等五類企業,原則上一般不開展現場檢查。
企業免于現場執法檢查,并不簡單等于“不管不問”。曹立平強調。執法部門仍可以通過線上交流等多種方式開展對企業的監督、管理和服務。
“環境監管政策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形勢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。”曹立平稱,監督執法正面清單是適應防疫形勢、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現實需要。“執法正面清單就是向社會發出明確的信號,希望企業能認真遵守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,生態環境部門將支持企業渡過難關,實現綠色發展。”
“執法的目的不是關多少廠,罰多少款,執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自覺守法。”曹立平稱,“正面清單的制定和發布,就是一次推動企業自覺守法的有益嘗試。我們愿意與企業形成互相支持、互相信任、守法執法并重的良性互動。”
來源:南方都市報 記者:林方舟
免責聲明:所載內容、圖片來源互聯網,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,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僅供參考,交流之目的。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